《中国经济时报》:借力“助保贷” 建行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
“我只出了一点小钱、入了政府的"小微企业池",通过"助保贷"产品,没有担保,但从建行贷到100万元款子,解决了急需的流动资金。”在日前收到建行张掖分行首笔“助保贷”贷款后,甘肃华晨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滕彤国告诉记者。滕彤国口中所说的“助保贷”产品,是通过地方政府与建行共同筛选客户、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和企业缴纳助保金组成“助保资金池”增信、建行按风险补偿金10倍限额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方式。
不仅仅在张掖,记者采访了解到,在甘肃省武威市、金川市、嘉峪关、酒泉等地,建行位于当地的分行都推出了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“助保贷”产品,并且,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建行都当做一项重要事情在推进。
建行张掖分行主要负责人张新起告诉记者,在万众创新、全民创业的背景下,建行张掖分行成立了“助保贷”业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,以强化多方协调沟通和联动协作,推进 “助保贷”业务平台的健康运营。据悉,2014年11月,民乐县“助保贷”平台成功运营;2015年 4月,临泽县“助保贷”平台成功运营。2015年6月2日,建行甘肃省分行与张掖市人民政府中小企业“助保贷”战略业务合作签署了框架协议。
在张掖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,建行“助保贷”业务对政府来说,一是可以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,提高贷款覆盖面,让更多的企业都能享受财政资金带来的实惠。二是政府投入资金损失的概率小,可在池中长期循环发挥作用,并可获得存款利息。三是政府可通过参与客户选择与推荐,引导信贷资金流向,落实产业规划要求,支持当地经济和优势产业的发展。四是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,培养企业信用习惯,进一步改善了当地融资环境和信用环境,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安家。同时,增加财政税收,带动劳动力就业,推动地方经济升级。
“抵质押物不足、信用度较低、信息不对称这三点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”。张新起表示,“助保贷”产品的推出,通过多方合作,共同努力,全面解决上述难题:在抵押和信用不足时,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增信获得足额贷款,大大降低融资难度;与此同时,政府可以发挥在产业投向、财政杠杆、信息优势和保驾护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;另外,银行贷款能依靠“助保贷”平台的信息优势、政策优势和政府力量,更有力地控制违约风险,从而可以扩大贷款总量和贷款范围,惠及更多小微企业。
记者在建行武威分行了解到,建行武威分行已搭建古浪县“助保贷”增信平台1个,已投放贷款44户,金额9090万元。不仅如此,为了帮助小微企业融资,建行武威分行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化、集中化、集约化经营的小企业金融业务之路。武威分行小企业中心配备了专职的服务客户经理,在全行上下构建起“分行小企业经营中心-小企业信贷业务网点-专职对公客户经理”的三级联动营销响应机制,延伸小企业金融服务网络辐射面。截至今年5月末,建行武威分行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9.56亿元,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36.37%,比年初提高4.6个百分点。
在产品创新的同时,扶持当地的特色产业也是建行的重要考量之一。建行酒泉分行行长张森告诉记者,文化旅游、制种产业一直是酒泉市的传统产业,建行酒泉分行为酒泉、敦煌华夏文明传统创新区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“敦煌千年古城”发放1.5亿元,支持建设数字敦煌等重点工程,文化产业类共计投放3.5亿元。以专业化综合服务和创新产品优势,成为敦煌种业、大禹节水等农业龙头企业的主办银行。
记者了解到,截至5月末,建设银行在嘉峪关、张掖、金昌、武威、定西等地搭建了8个“助保贷”平台,到位政府风险铺底金5865万元,累计为112户小微企业提供3.51亿元贷款。其中,建行张掖分行在短短数月已累计投放小微企业“助保贷”7笔、1850万元,预计年内将有近100家小微企业的近3.5亿元“助保贷”陆续投放。
而在整个建行系统,已累计为近万户小微企业提供“助保贷”600亿元,间接支持就业岗位30万个。